传媒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传媒学院自2002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学院前身为文法学院,2019年更名为传媒学院。现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河南省一流课程3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示范课程1门。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余人。学院同时承担全校大学语文教学与留学生的语言文化培训工作。
办学特色
学院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文科人才为目标,以传媒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要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在夯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多维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工总数5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9人,博士11人,双师型教师31人。获国家级本科高校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省级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7人。中原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文明教师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南阳市拔尖人才2人。近5年学院教师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CSSCI收录21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4项,省级立项20余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实验实训
学院实验仪器设备共计1000余万元,拥有演播厅、数字语音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图文策划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
学生培养与就业
学院根据传媒机构岗位需求变化,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近5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奖励150余项,其中有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配音艺术节一等奖、河南高校主持人大赛一等奖、齐越朗诵节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河南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挑战杯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学院毕业生素质优良,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除读研、应聘教师职位外,多到大中城市的各类企业从事文宣、策划或行政管理工作。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毕业生多数受聘新媒体机构、广播电视台及企事业单位,担任栏目策划、主持或编导工作,展示了我院毕业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吴老师 15238173817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兼具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具有播音、主持、策划、编导等方面的实践规范,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拥有爱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播音主持、新闻采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应具备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实践与创新等能力,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宣传等口语传播工作。
主要课程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播音主持业务Ⅰ、播音主持业务Ⅱ、播音主持业务Ⅲ、文艺作品演播、配音艺术、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广播电视文案写作、摄影艺术与技术、非线性编辑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广播电视新闻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节目策划、配音解说、新媒体主播、短视频内容创作、语言培训等工作。
学位学制
艺术学学士,学制四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张老师 13837758928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基础和新媒体思维,熟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特性,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网络新媒体节目编导、影视节目拍摄、编辑制作和后期包装等技能,具有视频新闻采访、编辑与制作,影像产品开发、生产及制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文案写作、视听语言、摄影技术与艺术、非线性编辑、电视剪辑理论与实务、影视包装与后期特效、影视灯光与照明、纪录片创作、新媒体策划与运营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广播电视新闻机构、政府机关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创意策划、摄影摄像、导演等工作。
学位学制
艺术学学士,学制四年。
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方向)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张老师 136396784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与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各类实用文体写作技能、良好的创意写作能力,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跨界思维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创意写作、影视编剧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创意写作训练、新媒体写作、叙事学基础、影视文学、新闻采编、文艺批评实践、应用写作、语言学概论、美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与传播、新媒体编辑、创意策划、文案编辑、新闻采写、行政助理等工作。
学位学制
文学学士,学制四年。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马老师 137820092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新媒体技能,具备较强的网络与新媒体策划、创作、运营等能力。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视野、强交叉、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思路,围绕新文科建设总体目标,以大数据舆情与政务新媒体、视听新媒体为特色发展方向,努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良、综合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融合新闻学、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新闻可视化、智能媒体创作、摄像技术与艺术、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传播效果与测量、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以内容生产为主导的新媒体领域,各级新闻媒体、网络媒体、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策划、运营创作等工作。
学位学制
文学学士,学制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