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土木工程学院始于1987年的建筑工程系,是南阳理工学院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2004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11年12月撤系建院,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两个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人。
土木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一流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南阳理工学院优势特色专业,结构工程为河南省第七、八、九批重点学科,南阳理工学院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2年获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育点。
办学特色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按照“亲近产业、面向应用、强化实践、凸显能力”原则,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①依托BIM实训室与智慧工地实验室,开设《BIM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将建筑信息建模、物联网监测、智能施工管理等技术嵌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②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导师实施“项目制教学”,人才培养亲近产业,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③聚焦绿色建造技术应用,依托南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研发轻质高强混凝土等绿色材料的创新创业训练和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将注册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大纲融入课程,学院拥有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各类国家注册资格教师20余人,保障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实时结合。
师资队伍
学院在岗教职工76人,专职教师6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教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5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南阳市高层次人才2人,南阳市拔尖人才1人,校级淯阳学者2人、青年学术骨干4人。
现有河南省工程结构性能监测与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拥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工程实践相关资格20余人,聘任行业兼职导师20余人。近5年,学院教师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地厅级项目及横向课题50余项;完成各类科研成果鉴定近20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实验实训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建有河南省冲击与工程结构灾害动力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阳市土木工程检测重点实验室、南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市水污染控制与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平台。
学院实验中心下设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结构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质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机房(仿真实验室)、BIM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9个专业实验室,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提供了良好平台。
学生培养与就业
近5年来,我院学子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等项目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3人次,二等奖115人次,三等奖121人次,省级奖210余人次;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93.44%、考研率19.38%,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学校前列;截至目前已为国家培养了8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管理、教育、投资与开发等领域,学生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陈老师:18813158903(建筑工程方向)
季老师:15139091660(地下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在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运维、教学、投资和开发等相关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响应国家“城市更新行动”战略,瞄准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本专业于2024年申报开设“结构健康智能诊断与加固更新设计”微专业,微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干,通过构建“智能技术+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填补现有传统课程体系中智能化、数字化内容的缺口,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城市安全韧性发展。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Python、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结构试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房屋钢结构设计、工程经济学、基础工程、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智能检测技术、BIM技术与应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设计、工程综合训练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高校、设计院、工程建设企业、工程建设咨询(监理)企业、工程结构检测机构以及数字信息科技研发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研、运维、研发等相关工作。
学位学制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李老师18673115926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及城市更新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胜任道路、桥梁和隧道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勘测、BIM正向设计、装配式施工、检测与加固、养护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道路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公路工程地质、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道路勘测实习、路基路面与桥梁工程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道路CAD、桥梁CAD、公路BIM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路桥和市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与加固、技术研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位学制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咨询电话:程老师15716643139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城镇市政设施建设更新和水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计算机及智能化技术应用基础,掌握水的处理、输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城市水系统工程、工业给排水、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建筑给排水等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科研等工作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工艺设备基础、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BIM技术概论、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城市水系统智能化应用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水务部门、环保部门、消防单位、勘察设计与咨询单位、建设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研等方面工作。
学位学制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